因為相機有點故障,
所以我瘋了,可跳過....
最近看到50年代一位駐台美軍大兵無意間拍攝的一張彩色照片,
瞬間把50年代的台南國華街景凍結了,
對比google在台南相同位置拍攝的街景,
國華街算是進步了?落後了?還是凍結了?
我最喜歡做這樣的比較...
台南市國華街與中正路一帶一直都是熱鬧繁華的地方,
雖然最近有點沒落,
但是那種感覺始終一樣,
有一種有點陌生又熟悉的感覺,
(就像開山路那張對比的照片一樣)
這種感覺很詭異,
好像曾經發生又不曾存在一樣,
我從小幾乎就在中正路與運河一帶長大,
這種感覺特別強烈,
但始終說不出一個所以然.....
一直到後來聽到有人說在台南中西區一帶有著日本強烈的昭和時代感,
這種感覺在快速進步的日本反而不易感受到,
但是在台南的街道被保存下來了,
聽到這一段描述之後,
終於體認,這就是士民對於城市歷史的紋理感受。
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注著台北市的新興建設歷史觀,
彷彿所有在台灣的都市應該都以台北最進步的建設為範本,
才能夠延續那股進步繁榮的象徵。
但是因為台南市建設落後(或者應該說保存良好),
台南的都市設計與街道景觀反而從台灣的眾多複製城市中走出特色,
雖然這個特色看來仍然勉強,但終究是不一樣的特色。
所謂的進步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全盤的移除,全盤的創新,
還是隨著時間的演進而累積創新、進化?
最近住在台南的很多市民都開始進化了,
願意拋棄舊時代的進步理論,
採用累進的進化觀推移台南的進步,
於是台南市的街道開始變得有趣,不再陌生....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