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就想拜訪網路上常看到的紙教堂、桃米生態池,
不過相對於南部來說,
要在一天內開車在台南與埔里間來回,
路途實在非常的遙遠與疲累,
不像我的神人同事,
因為工作的關係居然可以在一天內台南反往桃米社區,
之後還回到辦公室整理報告...
後來終於在2012年的春節假期中去了一趟桃米社區,
考慮路途遙遠且遊客眾多,
雖然沒有整個陶米社區逛過一遍,
但社區中的紙教堂與生態池已經足夠逛個半天了。
因為工作的關係曾經協助同事整理過關於桃米社區的相關報告,
社區中大家有想法,而且戮力去實現它,
那就是一個快樂的社區了。
關於紙教堂與桃米社區的故事,
網路上可輕易google搜尋到且多照片。
過年期間的門票是100元,
在園區門口有人認為值得,也有人認為無采錢,
端看每個人對這一片風景或環保生態概念的估價。
紙教堂園區的生態池
紙教堂外觀。
好多人都聚集在小船那邊拍照。
園區裡面有許多美麗的花兒。
紙教堂的外觀,內部真的幾乎全由瓦楞紙組成,在多雨的台灣必須穿個外套防雨。
整個空間其實就像是一個大帳篷,或是撐開的大傘。
我們來的時候剛好遇到解說,裡面的空間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大(起因日本的空間有限?),
裡面應該最多只能容納20-30人吧!
像是雨傘撐起的屋頂。
這麼多人擠著看這一台小螢幕。
現場頗為明亮,應該沒辦法使用投影機,而且小螢幕比較節能減碳....
牆壁由瓦楞紙柱組成,座椅也是瓦楞紙柱。
紙教堂後端。紙教堂的外套是鋼結構套上強化玻璃,而且因為有敞開的空間還不致內部悶熱。
紙教堂一旁的建築,在農曆年其間販賣咖啡與清食,一旁是廁所。
當日遊客超多,喝一杯咖啡或吃ㄧ塊吐司可能要等上半小時以上。
我喜歡的後門這個小圍牆。
只要在後門蓋個章就可以出去溜搭生態池,然後憑手上的印章可再進入紙教堂園區。
桃米社區的生態池群之一。
生態池內好多蝌蚪,用目視可見的底棲生物種類也頗多,水質環境應該非常好,
但台灣都已經進入21世紀了,居然還有遊客帶著小孩抓蝌蚪(抓這回去能幹嘛?),
解說員說桃米社區的老闆就是青蛙,把人家的老闆抓回去好像不太恰當....
社區中有很多果樹,神奇的是果樹園裡雜草叢生,社區這邊的人觀念真是了得...
清澈的小溝(在平地這種景象已經幾百年沒看過啦!)
路邊的櫻花.....
野溪,這幅雜草叢生的野溪景象可能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溪流烏托邦....
經濟作物?
當日有好多有趣的市集,就在生態池一旁的空地上搭著棚子販賣一些小物。
最後我們又回到紙教堂園區內,因為被通知先前預定的座位出現了,準備吃午餐。
餐廳就在生態池旁,餐廳為木製鋼結構的建築,規劃設計與建築手法大致符合綠建築概念,
當時雖然是冬天,當日卻是個艷陽高照的大熱天,而且餐廳內人數眾多,無須空調且涼爽無比,
可見好的建築真的是可讓人上天堂....
德國香腸燉飯,份量有點少,感覺普普。
一進來陶米社區讓人覺得〝就甘心〞,相較於其他遊樂區或觀光景點,
社區中有很多人在路邊引導停車位置,停車不用錢喔!
雖然桃米社區是山中小村,腹地不大,而且遊客多到嚇人,但是大家不用像無頭蒼蠅似的找停車位,
每台車都井然有序的被引導適當的位置。
關於桃米社區,網路上有很多部落格介紹,
但那些都只是停留在螢幕前的電子照片,
親自跑一趟的感覺真是不一樣,
以前常聽到的生態工法、綠建築規劃、永續生活等等環保概念,
在這個村子近乎以集大成的方式呈現,
無怪乎雖然只是一個山中的小村,
絡繹不絕的遊客可比擬熱門的遊樂景點,
只要一制的想法,好的規劃,然後大家一起身體力行,
誰說高品質的環保與生態不能成為發展經濟的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