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印象中,
從台南市區經安平路通往安平的途中,
都會在臨海大飯店的附近,
看到一個像魚塭又不像魚塭的水池,
而且是個淤積的很嚴重的水池。
這個水池就在日和橋旁,
而且這座日和橋下早就淤積的嚴重,
早已沒有橋的功能。

後來聽聞大人聚在一起抱怨運河的水質時,
我的阿公曾說原本的五條港排水末端有個沉砂池,
但是後來的政府放任沉沙池沒有清理,
導致沉砂池沒有發揮功能,
使得運河水質變得越來越差。

我也曾問過阿公沉砂池的位置,
他也只說在臨海大飯店附近,
所以印象中依稀知道那個淤積的水池就是沉砂池,
只是小朋友仍無法理解那個沉砂池的功能。

後來從中研院的台南百年地圖資料庫中才得知,
五條港的排水是先經過這一個沉砂池之後再排入台南運河,
原先的民權路五條港河道變成德慶溪的河道,
這與一般理解的民權路就是五條港河道不盡相同,
後來又仔細地翻閱資料庫的舊地圖,
才發現第一次把這個沉砂池清楚標出位置的地圖,
居然是美軍繪製的地圖(約為1944年完成),
在中研院資料庫中再往前推朔,
就完全不曾出現個沉砂池,
而五條港排水也是從民權路舊河道排出。

原本以為五條港被台南運河取代之後,
成為都市下水道系統,
所以在下水道的末端興建了最基礎的污水處理設施,
在那個年代有這樣先進的概念真是了不起,
若只參考中研究的舊地圖資料庫,
從這個沉砂池被標示在地圖的年代推論,
最早可能也是1940年後才興建。

這樣又更一頭霧水了,
在戰爭隨時可能爆發或已爆發的年代,
居然還有多餘的資源去興建一座無關緊要的衛生污水處理設施?
亦或是這個最基礎的衛生污水處理設施一點都不重要,
所以未曾被標示在地圖上?

需要找更多的資料~~~

--------------------------------------

資料更新:

按「台南學」電子報第213期中說明,

這個沉砂池大概建於1930年代,

大概是1926年台南運河完工之後,

將五條港的功能由運輸改變成為排水系統。

相關資料可參考:

https://goo.gl/mGWBcj

 

----------------------------------

地圖參考資料: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ainan.html

 

13987480_10210367939698078_3221061845747583735_o.jpg

 

1944.png

 

1944-b.png

1975年.png

1979.png

now.pn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五條港 沉砂池 台南
    全站熱搜

    skccla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